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1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37篇
电工技术   2篇
综合类   12篇
化学工业   2篇
机械仪表   1篇
建筑科学   24篇
矿业工程   24篇
能源动力   14篇
轻工业   1篇
水利工程   62篇
无线电   3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冶金工业   2篇
自动化技术   36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14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Planning》2015,(12)
本文以辽宁省14个城市物流节点为研究单元,选取2011年统计数据,利用熵值法和灰色关联分析对物流能力进行测度,依据测距结果进行物流节点类型层次划分,依此对辽宁省物流节点体系的空间格局进行了分析并予以优化。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5,(6)
工业化是城市发展的核心内容,是一个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转变过程。工业化的发展带动了经济的腾飞,同时也给城市环境带来了极大的压力,甚至破环。世界上的城市伴随着工业化的发展而快速发展,但是环境问题成为了其不可回避的问题,因此如何正确协调好工业化与环境的问题成为了许多国家的重中之重。本文以伦敦为例,探讨其在工业化进程中的环境问题,分析其问题产生的原因,最后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从而为我国城市的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从定量及定性分析的角度对影响沿海港口发展的经济要素进行分析,探究影响沿海港口发展的深层次经济原因,并就中国沿海港口的建设发展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4.
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度是一个定量表示社会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关系的指标,强调的是系统之间各要素的共同发展.运用协调度理论通过指标体的构建、指标权重的确定及评价模型的建立对大连市2001~2009年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状况进行研究评价,结果表明:协调发展类型正在从中等协调向良好协调转变.  相似文献   
5.
文章以国外大城市新城建设经验为指导,通过分析我国新城建设发现现状,得出以下结论:我国的新城建设要有完善的城镇空间结构,良好的政策环境和市场化机制,融资渠道逐渐多元化发展,有合理的交通规划,做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堰塞坝稳定性评价方法及灾害链效应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堰塞坝及其溃坝问题是当前的研究热点,因坝体形成过程特殊、组成材料不均、内部结构复杂且外部形态迥异,导致其与人工土石坝存在较大差异,目前仍缺乏有效的全寿命过程分析和可靠的稳定性快速评估方法。在全面综述堰塞坝形成条件、稳定性分析、溃坝机制及灾害链效应等国内外研究进展的基础上,通过案例汇编,建立含全球1 328例堰塞坝的大型数据库,探究堰塞坝的成因、触发因素、方量分布、形态特征、寿命规律及多参数间的内在关联性。进一步地,基于逻辑回归原理,建立坝长、坝宽及堰塞湖库容三参数预测模型,提出堰塞坝稳定性快速评估方法。最后,从灾害链的视角,指出当前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下一步重点研究方向。研究表明:堰塞坝的方量、寿命和稳定性,与其触发因素和成因密切相关;提出的三参数快速评估方法,能够较准确地预测坝体稳定性;堰塞坝灾变全寿命过程模拟与预警系统开发是未来重点发展方向。研究结果为高山峡谷地区滑坡堵江灾害链预测、堰塞坝应急抢险地质处置及区域防灾减灾规划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7.
基于SWAT(soil and water assessment tool)模型,对东江流域天然状态下的降雨径流过程进行模拟,进而评估流域蓝水、绿水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东江流域蓝水、绿水资源量都非常丰富,多年平均蓝水资源量274.67×108m3,绿水资源量178.72×108m3(主要以绿水流为主),蓝水资源是绿水资源的1.54倍。东江流域以蓝水为主的水资源构成体系主要是由流域湿热多雨的气候条件决定的。从时间变化来看,近年来东江流域蓝水资源、绿水资源、绿水流、绿水储皆无显著增加或降低趋势。从空间分布上来看,蓝水资源格局主要受降雨格局控制,而绿水资源不但受气候条件影响,还受流域下垫面的自然属性以及人类活动干扰,如土地利用方式、土壤类型等,分布格局较为复杂。  相似文献   
8.
根据1964—2015年辽宁省23个气象站点的逐日平均气温、相对湿度及平均风速资料,采用人体舒适度指数法计算人体舒适度指数,在季尺度上分析辽宁省不同等级舒适日数演变情况及典型旅游城市最佳旅游期;运用旋转经验正交函数分解法(REOF),分析人体舒适度指数季尺度空间变化特征,并应用ArcGIS软件进行舒适区域划分。结果表明:①辽宁省多年平均冷不舒适日数呈降低趋势,舒适日数呈增加趋势,热不舒适日数也呈微弱增加趋势;舒适程度夏季>秋季>春季>冬季;②除冬季外5座典型旅游城市均适宜旅游,夏季为最佳旅游期;其中,沈阳、本溪更适宜春季旅游,大连更适宜秋季旅游。③辽宁省四季舒适度变化情况可大致划分为辽西、辽中、辽东三个区域,具体划分情况随季节有相应变化,总体舒适度由辽宁东部向西部逐渐递减。  相似文献   
9.
基于MODIS - NDVI 数据,辅以线性回归法与分段线性回归法,并借助ArcGIS 软件,对辽宁 省2000—2014 年植被覆盖的动态演变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 ( 1) 时间上,辽宁省植被NDVI 在年 际尺度上呈现出明显的增大趋势,2005 年出现突变,多年平均NDVI 值为0. 496; 春季、夏季、秋季 以及植被生长季NDVI 突变年份分别为2006 年、2005 年、2009 年和2004 年,秋季波动变化的突变点 明显滞后; 植被生长最旺盛的季节为夏季,且集中于8 月。( 2) 空间上,辽宁省植被覆盖具有明显的 地域性差异,呈现出东部高、中西部低的分布特征; 辽宁省植被覆盖优良区与辽东山地的界限基本吻 合,植被覆盖贫乏区主要集中在朝阳市和阜新市的东北部地区。( 3) 辽宁省植被覆盖程度呈山地阴坡 高于阳坡的形态,并且植被覆盖程度最好的坡向为北偏西方向。( 4) 2000—2014 年辽宁省植被覆盖度 整体以维持现状和轻微改善为主,保持不变的区域集中于中东部地区,辽阳市与沈阳市一带有轻微退 化现象,辽西北地区改善情况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3,(12)
以辽宁沿海经济带24个县市为基本评价单元,基于资源环境承载力、现有开发密度、开发潜力三种要素建立三级评价指标体系,其中选取11个具体指标,运用spss中的系统聚类方法以及结合三维魔方图方法,划分出四类主体功能区的县市范围,可为有关部门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